• <rp id="8ldgz"></rp>
  • <rp id="8ldgz"></rp><rt id="8ldgz"></rt>
    1. <ruby id="8ldgz"></ruby>
       首頁 旅游動態 游記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產 民俗文化 典故知識 陜西旅游年票 2021翠華山滑雪場  人物歷史
       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典故 >> 景點知識 >> 西安城墻的秘密和美麗傳說
      西安城墻的秘密和美麗傳說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2007年10月13日9:1)

      西南城角保留風格

        讀者從昨日的報道中,弄清了西安城門的數量,大家又關心起城墻結構來。西安城墻四角各城樓叫“角樓”,如果能夠繞城墻走完一圈,就會發現惟獨城墻西南角是圓形的,其他三個城角則是方形的。這一點,相當一部分“老西安”都不知其原因,有人甚至將此與風水聯系,猜測如此建筑結構是故意而為,可能為了祈求上天,保江山千秋萬代。

        這些外形不同的城角,實為城墻轉角處突出墻體的實心臺,準確的名稱應該為“角臺”,其上的建筑為角樓。城角外形不同出現在明朝,圓形的西南城角系唐朝韓建修的“新城”角臺遺址。明代修繕唐代城墻時,朱元璋下令角臺向外擴張1/3,惟獨沒有重修西南城角,保留了唐代城墻角臺原貌。當然很多讀者又會問到,為何只有西南城角沒修繕,這里面可是有兩段傳說。

        據說,西南城角處于地震帶上,只要角臺被人修成方形的,修一次就出現一次問題,最后沒辦法只能保留圓形。另一個傳說是,明代城墻修建之前,西安有位王姓老太太,遭受兒子和兒媳折磨,最終餓死在街頭。當地父母官得知此事后,在西安城墻西南角臺附近,將老太太的兒子和兒媳問斬。大家認為二人無德不孝,方形代表著堂堂正正做人,因此未將此角樓改變形狀。

        玄武門已蕩然無存

        回首西安歷史,朝代頻繁更迭,有些歷史建筑在變化中留存,有些建筑卻永遠走出了人們的視線。張先生就對消亡的建筑很感興趣,他半年前從河北省石家莊來陜西工作,從那時候就開始尋找長安玄武門。“很小就知道玄武門之變,就想看到底什么樣子。到西安后問了許多當地人,得知玄武門已蕩然無存。但遺址現在哪個地方,都不知道。”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率領尉遲恭等人在玄武門,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見駕,門官傳話護衛留下只身前往。李建成一聽調轉馬頭,李世民搭弓一箭將其射死。李元吉被尉遲恭一刀砍死。李淵在宮中等著三個兒子,不知宮外到底發生何事。此時尉遲恭稟報說,李建成、李元吉陰謀作亂被秦王殺了。李淵只好順勢應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月后傳位給李世民,史稱唐太宗,此事件被稱為“玄武門之變”。

        西安歷史上有兩處玄武門,大明宮北門也叫玄武門,但并非“玄武門之變”的玄武門。“玄武門之變”提到的玄武門是長安皇城的北大門,太極宮的正北門。由于唐朝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東遷洛陽,留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出于軍事防守需要,放棄外郭城和宮城,把長安城縮小到皇城之內,玄武門在戰爭中遭到損毀。據考,其位置應在今環城北路外華強路西側一帶。

        城墻馬面共有93座

        東西南北四面城墻上,都有不少突出的部分,許多讀者都問它是什么,古代到底有何功能?昨日,記者再次采訪了西安城墻景區管委會,城墻外側突出墻外的實心臺叫敵臺,也稱馬面、墻臺。

        之所以稱為馬面,據說是明代將城墻修筑的這種結構,形象地認為是由98匹馬組成的軍陣,98座敵臺猶如昂首挺立的駿馬,所以將馬頭的位置叫做“馬面”。據記載明西安城墻上共98座敵臺,1982年實測只有91座,經修復現有敵臺93座。每座敵臺相距120米,寬度為15-24米之間,向城墻外突出7米。

        敵臺為增強城墻防守面,以利于守城而設置,使士兵作戰視野開闊,戰術運用靈活。敵臺上面修建有敵樓,也稱卡房、鋪房。清乾隆年間重修敵樓90座,1982年實測時敵樓無一存在。1986年至1989年,西安重新修建12座敵樓,其中南城墻7座,東城墻5座,恢復了明代城墻上敵樓的建筑形制。

      ::網站搜索::
      關鍵字:
      搜 索:
      ::典故知識::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 網站留言
      陜ICP備05004950號-== 陜西旅游資料網版權所有==-
      淫荡美女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