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p id="8ldgz"></rp>
  • <rp id="8ldgz"></rp><rt id="8ldgz"></rt>
    1. <ruby id="8ldgz"></ruby>
       首頁 旅游動態 游記攻略 旅行社 小吃特產 民俗文化 典故知識 陜西旅游年票 2021翠華山滑雪場  人物歷史
       當前位置:首頁 >> 民俗文化 >> 陜西民俗 >> 陜南安康農村的酒文化
      陜南安康農村的酒文化
      來源:長安人 (2007年10月16日8:42)

      提起陜南安康農村喝的酒,好多人都知道,這一帶的農村喜歡喝一種自家燒的酒,這種純糧食或者純果酒,喝起來酒勁兒柔和,不上頭,不傷身,同時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原來農村條件差,一般招待人只有用自己燒的酒來招待,后來招待貴客一定要用瓶裝酒,顯得氣派有檔次,現在隨著人民飲食結構發生變化,無論走到那里,高度酒接受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都喜歡喝一口農村燒的酒,尤其是縣城的人,有機會就去農家樂游玩,順便來上一罐苞谷酒或者柿子酒等,而農村人則以自家燒的酒拿出來招待貴客,一是珍貴和尊敬。
      說到酒,不能不提醪糟,一種米酒,家里來了人,好客的主人趕緊走進廚房,先給客人煮上一碗雞蛋醪糟,所謂“燒喝的”,然后才收拾做飯,把好菜和燒酒拿出來敬奉客人。
      要了解陜南安康農村的燒酒及酒文化,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酒的分類
      1、糧食酒:
      大米酒、小麥酒、苞谷酒(玉米酒)、紅薯酒、高粱酒等糧食為原材料釀造而成
      2、果酒:
      柿子酒、拐棗酒、甜桿酒(形狀類似高粱稈,味道如甘蔗)、木瓜酒、洋姜酒、馬桑果酒、刺葛子酒、洋桃酒(獼猴桃酒)等以果物等為原材料釀造而成
       
      01燒酒的原材料】
      3、醪糟:
      麥仁醪糟、大米醪糟、苞谷米醪糟等,從糧食為原材料釀造的米酒
       
      二、酒的制作
      1、 采曲 
      麩曲,用純種霉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目前麩曲法白酒是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法之一,也是這一帶釀酒的傳統方法。
      伏天采曲,麥麩皮加水曬熱,加水拌勻,制成方形塊狀,涹( 音wo)到木桶里邊發酵,七天左右即可,取出晾干,待涹酒時使用。還有的制成一個大的,叫“悶曲”。
      2、 涹酒
      以柿子酒為例,待柿子成熟發黃時,就把柿子打下來,拌酒時,把柿子剁成塊狀,用苞谷米煮成稀糊狀(叫“角子”),加酒曲備用。柿子、“角子”、酒曲拌勻,放置到大木缸(農村叫sao)里發酵,上邊用稀泥封頂,可在七天以后開始燒酒,也可放置二、三個月后,閑時來燒酒也可。
       
      02涹酒】
      3、 燒酒 
      農村一般燒酒大多都是在院外,單獨盤鍋,也可以在自家灶臺上燒酒。主要考慮燒酒的重量較大,一般院外單獨的灶臺比較結實,承重較好。
      燒酒時,先在灶臺上放置“底鍋”,上邊放一個直徑一米,高七八十公分左右圓柱狀的“橸(音jing)子”,“橸子”主要是盛燒酒的原材料的,就是把涹好的柿子、角子、酒曲攪拌發酵物放置里邊,然后把一個長的木質長槽“榴子”斜著從橸子里邊穿出來,里邊高,外邊底,外邊長約多半尺,槽頭用筍葉包裹,木質“榴子”的作用就是用于酒的導流。
       
      03燒酒】
      “橸子”上邊放“浮鍋”。“底鍋”和“浮鍋”都是加滿水,但作用卻不相同,“底鍋”水要燒開,產生蒸汽用;“浮鍋”是加冷水,用于冷卻。底鍋水一定要燙。浮鍋水卻必須要保持冷卻,不停的換水。
      其實燒酒的道理很簡單,就是把底鍋的水燒成蒸汽,把橸子里邊燒酒的原材料蒸餾,在浮鍋水的冷卻下,酒蒸汽順著榴子出來,凝結成酒。
      農村一般燒酒前,都會準備好上好的干柴禾,燒酒時,火一定要旺,持續不斷,這樣燒出的酒才會勻,出的多。
      4、 酒的度數

      燒酒時,“酒頭子”就是才出來的酒最好,度數也高,酒是越燒越談,農村有些燒的好的酒,度數能高達六七十度,有些瓶裝高度酒也無非如此,味道最淡的當然是“酒尾子”了,一橸子原材料燒到主人認為味淡無用為止。一橸子料一般能燒三五十斤不等,農村涹一大木缸(sao)能燒七八十橸子,用些農家燒的好了,一缸(sao)能燒兩三百斤酒呢。

      04盛酒】
      出酒的度數和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角子和曲子的多少,而其中的柿子之類只是起到點綴和勾兌味道的作用。
       
      三、酒文化
      筆者曾因工作關系,行走陜西各地區,發現,同樣是喝酒,陜北人民喜歡搖皼子,“比大小”、“吹牛”助興,而陜南人民卻喜歡劃拳助興。
      同樣是陜南安康地區,酒桌上的酒文化卻不盡相同,靠近東部的旬陽一帶,非常注重禮儀,講究“爺兒父子不劃拳,外甥舅舅不劃拳”,也就是,父子、叔輩之間不能劃拳,外甥和舅舅之間也不能劃拳,如果有人破例這樣做,方圓幾十里的人會把這些所謂“沒規矩”的事情很快傳開。但靠近安康西部的石泉一帶喜歡熱鬧,卻沒有這樣的禁忌,只要高興,只要開心,親父子,岳父女婿,親兄弟,哪怕只有兩個人也要“嗬五吆六”的劃個痛快。
      而我既作為旬陽出生的石泉女婿,開始兩家人坐在一起喝酒,就難免有些尷尬,因為,旬陽的規矩,父子之間不劃拳,而石泉的岳父卻非要拉上劃幾拳熱鬧,開始,當著我父親的面實在不好意思出手劃拳,后來干脆“因人而異”,我和我爸肯定是絕對的不能劃拳,但我可以和岳父出手劃拳,我爸爸和岳父“親家”之間自然是可以劃拳的,于是三人自得其樂。但就因為我和岳父劃拳,每次回老家,在酒桌上,家鄉的人就逗我,說我可以啊,可以和岳父出手劃拳,但這些話中,貶義的不多,更多的是對我敢于挑戰世俗和傳統文化的一種褒獎,畢竟要“入鄉隨俗”嘛。
       
      四、劃拳文化
      我劃了十幾年的拳,只知道出拳的指頭數相加,喊對了的人就贏,輸了喝酒,但這次回家鄉和四叔許啟靈聊天,這位陜南安康農村典型土生土長的他卻告訴我很多前所未聞的劃拳種類,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除了傳統的,也是最常見的“平拳”外,劃拳的種類還可以分為 “漲財拳”、“加減乘除拳”、“小拳”、“大三溜子”、“小三溜子”、“洋拳”、“螃蟹拳”等,還有“打杠子”、“砸瓦罐”、“啞巴拳”和“猜寶”等等。
      “平拳”就是兩個人出拳的數字相加之和,誰喊對了誰贏拳,輸家喝酒,這個最為常見,也是陜南安康一帶最流行的一種劃拳方法。
      “漲財拳”可以漲一根財,兩根財不等,就是在原來兩人相加的數字基礎上加上一、二根財等,視具體的漲財數量而不同。
      “大三溜子”指的是,還是在兩個人手上數字相加的基礎上,出1、2、3,喊8、9、10。
      “小三溜子”和“大三溜子”不同的是,出1、2、3,卻喊4、5、6.
      “洋拳”要求不能直接出幾喊幾,要加上一些說明,比如說“大年初”是“一”;“兩家好”是“二”;“三星高照”是“三”;“四季發財”是“四”;“五金魁”是“五”等,以“數字說明”來代表一個數字,比如,別人喊“滿堂紅”,你就要知道他喊的是數字“十”,叫“平拳”稍有難度,也較有趣。
      “螃蟹拳”現在很少有人劃,但很有意思,兩個人開始沒人都兩只手出拳,一邊出拳,一邊還有比劃,還要喊固定的“固定詞句”,比如“一只螃蟹八呀八只腳,兩個眼睛拱呀拱個殼,夾呀夾的緊,扯也扯不脫”,說完這些,兩個人才正式開始出數字,但是還有固定的格式,比如“五金魁該你喝”,“四季發財該你喝”,“三桃園該你喝”,也就是不直接喊數字,前邊加前綴后還要加上“該你喝”,輸贏類似“平拳”,輸拳了要喝酒。前邊的四句話相當于序曲,序曲喊錯了或者比劃錯了,也要罰酒。
      還有“避五拳”,“不出五,不喊五,不想五”,“不出五”,“不喊五”比較含理解,出四喊九、出二喊七屬于“想五”是要罰酒的,因為你違反了“不想五”的規矩。
      “打杠子”就是用筷子一邊敲擊桌子,一邊喊老虎、杠子、雞、蟲這幾個之一,“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雞,雞吃蟲,蟲朽杠子”,套上那個,輸家罰酒,很好理解,這個各地都有,不會劃拳的人大多會以“打杠子”來代替助興。
      “砸瓦罐”可以說是安康旬陽一帶都有的行酒令方式,經常用于年老或者年幼的在一起,以簡單的酒令來助興,“砸瓦罐”和“石頭、剪刀、布”相似,不同的是“瓦罐”是一只手中指全部彎曲,略微向上分開,形成一個“瓦罐”,而“石頭”的手型和意義不變,依然是石頭,“布”手型不變,意義卻代表“水”,具體規則是:“瓦罐裝水,水沖石頭,石頭砸瓦罐”,也是套上那個,輸家罰酒。
      “啞巴拳”其實就是“猜單雙”,規定好兩人各占的單雙后,兩人只出拳,不說話,兩人出拳的數字相加,數字若為單,占雙的人罰酒;反之,占單的人要罰酒。
      “猜寶”內容比較豐富,可以猜單雙,猜個數,隨便從桌上拿幾個酒瓶蓋子也可,從糧倉中拈幾個苞谷粒也行,就地取材,十分方便。
      石泉一帶在行酒令中,兩人開始以“高升起”為序曲出拳,喊的數字從1-10都可以,如果以“哥倆好”為序曲出拳,則不能喊五或者“魁”(因為有“魁五”,兩個意義一樣),但違反這一規則就要罰酒。
      劃拳喝酒如果時間充分,喜歡“打通關”,就是“打通關”的人要和桌子上的每一個人都要劃到、喝到。會劃拳的和按照規矩可以劃拳的就劃拳,不會劃拳的和不適合劃拳的要么以其他形式的拳令來代替劃拳,要么干脆以敬酒、碰杯來代替,總之,要把一桌子上的人全部來一個“通關”方可結束,劃拳的兩個人每次可以劃4拳,6拳,12拳不等,只要你有實力就可以。
      通常幾個“通關”下來,就已經有人告饒了,陜南人請客,不把你喝高了,喝倒了就感覺沒有把人招待好,沒有把人喝好,所以,陜南的“打通關”如果酒量不行,索性干脆開始就別“端杯”,要么講好自己“不打關”,充其量別人“打關”自己“應關”,也能少喝不少酒。
         
       其實,了解陜南安康農村的飲食文化,就那么一個點就足夠了,或許是一碗漿水面,或許是一盤酸菜炒魔芋,也或許是一罐灌自釀的苞谷酒。
      單是一個“酒”背后就有很多很多故事,很多很多文化,了解了陜南安康農村的“酒文化”,也許你對陜南安康農村有了更一進步的認識,一種質樸、一種清醇、一種回味,就如同那里自家釀制的酒一樣!
       
      [許海峰,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陜西民俗攝影協會會員/信息網絡部副部長、?兔袼拙W特約撰稿人]

      ::網站搜索::
      關鍵字:
      搜 索:
      ::相關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 網站留言
      陜ICP備05004950號-== 陜西旅游資料網版權所有==-
      淫荡美女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