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有六個兒子:肅明皇后生了李憲,后宮生了李為.昭成皇后生了玄宗皇宗李隆基,崔孺人生了李范,王德妃生李業,后宮生李隆悌,早殤.
讓皇帝李憲(原名李成器),開始為永平王.武則天文明元年,武后以睿宗為皇帝,所以李憲為皇太子.睿宗降封為皇嗣后,更改冊封為皇太孫,與其他諸王出閣,開府置官屬.長壽二年,降為壽春王,與衡陽,巴陵,彭城三王同日封,又詔入閣.中宗繼立,改為蔡王,李憲堅持辭讓不敢當.唐隆元年,進封宋王.
睿宗繼位,將建立東宮,因憲為嫡長子,又曾為太子;而楚王李隆基為睿宗繼位立有大功,所以長時間難以確定.憲辭太子位說:”儲副,天下公眾所器重的位置,當天下承平時就先立嫡長子,國家有大難,則先立有大功的,這是看重社稷啊.假使托付之人不適宜,海內人士感到失望,則臣下以死來請求另擇他人.”因而涕泣,堅持讓位.
當時大臣也說楚王隆基有安定社稷的功勞,而且圣明的庶子足以抗衡嫡子,不適宜改議太子.睿宗稱贊李憲的辭讓之舉,于是允許了.立楚王隆基為皇太子,以憲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實封二千戶,賜甲第等.后進升尚書左仆射,兼司徒.又辭讓司徒一職,改任太子賓客.
當時,太平公主有陰謀,姚元崇,宋璟等建議睿宗,請求外任憲及申王李成義為刺史,以銷釋陰謀活動.于是憲以司徒兼蒲州刺史,進位司空.玄宗既已討平變亂,進封憲為太尉,增千戶,憲堅持辭讓.改授開府儀同三司,解除太尉,揚州大都督職.遷為寧王,又兼任太常卿.開元十四年,上表解除太常卿職位.不久,又任太尉.經歷澤,岐,涇三州刺史,漸漸的授予實封五千五百戶.開元二十九年薨逝.
當初,睿宗五個兒子的宅第排列在東都洛陽的積善坊,號”五王子宅”.等到賜宅第長安隆慶坊,也稱為”五王宅”.當時宋王李成器,即李憲.申王李成義是唐玄宗的兄長,歧王李范,薛王李業是玄宗的弟弟,幽王李守禮是玄宗堂兄.唐玄宗向來對兄弟友愛.他剛即位時,就制作了長長的枕頭和寬大的被子,與兄弟們同床共寢.太上皇睿宗得知,非常高興.到先天年間以后,將隆慶舊府邸改為興慶宮,而賜憲及薛王府第于勝亞坊,申,岐二王居安興坊,環列于宮側.天子于宮的西,南置牌樓,西面上寫:”花萼相輝之樓”,南面寫:”勤政務本之樓”.玄宗時時登臨,聽到諸王奏樂,必定招他們一起到樓上,一同坐敘.有時就直接到他們的宅第,賦詩嬉戲,賜予金銀絲帛來取樂.諸王每天罷朝后回家,就擺開樂隊縱飲美酒,擊球,斗雞,馳騁鷹犬來游戲,如此消磨歲月.玄宗還派人尉勞他們,世間說玄宗對兄弟之情,近世帝王沒有比得上的.皇帝對于敦兄睦弟出于天性,有人讒言離間,都不能動搖他的兄弟情義.
李憲尤其謹慎敬畏,從未談論朝政的事,不隨便結交他人.玄宗也信任敬重他.后來申王等人相繼去逝,只有李憲還在,皇帝對待他更加親厚.每當生日必定到他府上祝壽,往往留宿于他住所.常日饋賜不絕,自己的飲食及四方進貢,都分給李憲府中.李憲曾請求年終錄下賜送的目錄給史官,必定長達數頁紙.后來有疾病,皇宮中派出的醫士,以及好的飲食,在到李憲府第的路上,次第相望.僧崇一曾治療李憲,稍有好轉,玄宗高興,賜予緋袍,銀魚.不久疾病加重,薨逝,享年六十三.玄宗號慟失聲,左右近臣都為之哭泣.玄宗以李憲推辭天下的行為,有高士的德行.于是追謚為讓皇帝.號其墓為惠陵.
李憲曾跟從玄宗至萬歲樓,皇帝從復道上見到衛士吃剩后,將殘渣扔在洞中.于是發火,讓高力士杖殺衛士.憲從容的說:”從復道上窺探別人的私下行動,恐怕衛士內心不安,并且有失大體,豈有將人的性命比乘余的殘渣還看輕的道理?”皇帝于是就停止了這一命令.對高力士說:”宋王對于我,可謂有急難之助了.不然,將誤殺衛士.”又涼州獻新曲,皇帝召諸王一同欣賞.李憲說:”曲子雖好,但宮調偏離而沒有歸屬,商調擾亂而且暴強,君王卑而逼于屬下,臣子侵犯君上.發之于微小處,形之于音樂聲中.從樂曲中能夠看出人世間的風氣,臣下恐怕哪一天有風波變遷的禍患.”皇帝默然.等到安史之亂,世間人才想到李憲是懂得音樂的人啊.
李憲本名成器,避諱昭成太后的名謚,與申王成義都改為現今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