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李璘,年少時失去母親,肅宗親自扶養他.長大后聰明好學.面貌很丑陋,不能正面注視別人.既封了永王,領荊州大都督.安祿山造反,皇帝到扶風,下詔李璘即日到所鎮的地區.不久又領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以少府監竇昭為副.璘到江陵,掃募士兵好幾萬,補署郎官,御史.
當時,江淮間租賦上億萬,堆積如山.璘生長于宮中,于世事不通曉,見到這么富庶的地方,于是有割據的意圖.以薛镠,李臺卿,韋子春,劉巨鱗等為謀主.肅宗聽說后,詔令璘回到蜀中太上皇的身邊.璘不聽從.他兒子襄陽王李玚,剛勇卻缺乏謀略,也喜歡作亂.勸璘攻取金陵.于是引舟師向東,披甲士兵五千到達廣陵,以深惟明,季廣琛,高仙琦為將領,然而沒有敢揚言取江東地區.
剛好吳郡采訪使李希言以平級身份行文到李璘這里.璘因而發怒說:”寡人是太上皇的兒子,現今皇帝的弟弟,地位尊貴,現今希言按平級行文來對抗我,這是為什么?”于是派惟明襲擊希言,又令廣琛到廣陵,攻擊采訪使李成式.李璘至當涂(李白后半生住在當涂眾所周知,然而據稱,李白是在廬山由李璘三次相招,這才下山相從.并高唱:”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想一展平生抱負.)希言此時屯兵丹揚,派將領元景曜等人拒戰,戰敗,于是投降李璘,江淮間都被震動.
第二年,肅宗派宦官啖廷瑤等人與成式籌謀招撫,曉喻李璘.當時河北招討官皇甫銑在廣陵,有兵一千多人,廷瑤邀請銑屯兵揚子,成式又派人以廣陵兵卒三千戍守伊婁埭,張揚旗幟,大閱士兵.李璘與李玚登城陴遙望,面有懼色.廣琛知道大勢已去,對諸將說:”與公等跟從永王,難道是想造反?太上皇現今流亡在蜀中,道路不通.而諸王子中沒有王賢良的,如果總集江淮精銳兵士,長驅雍,洛,大功可告成.現今則不然.讓我們這些人背上叛逆的罪名,怎么對后世作交代?”大眾都同意.于是割臂盟誓.之后,惟明奔江寧,馮秀康奔白沙,廣琛以兵六千奔廣陵.李璘派兵追蹤他.廣琛回頭說:”我記得永王的恩德,所以不忍心決戰,逃命回去了.如果逼迫我,將決一死戰.”追兵于是停止跟蹤.
當晚,銑擺陣江北,夜燃一束束的韋草,有人執兩根火炬,影亂于水中.偵察人員以為,背叛來告急,璘的軍隊也舉火回應.李璘懷疑王師已經渡過長江.攜帶兒女以及麾下逃跑.到天明才察覺是欺詐.又入城,準備好船,派李玚驅使民眾到晉陵.間諜報告:”永王走了!”成式派兵進攻,先鋒到新豐,璘驅使李玚,仙琦回頭反擊.銑合攏兵勢,張開左右兩翼,射中李玚肩膀,大軍潰敗.仙琦與李玚奔向鄱陽,司馬閉城抗拒,李璘發怒,焚燒城門進入,收拾府庫,兵將,搶掠余干,將向南逃到嶺南.皇甫銑率兵追上他們,戰于大瘐嶺,李璘中箭被俘,侁殺了他.玚為亂兵所殺害.仙琦逃走.
李璘未敗時,太上皇下詔:”李璘降為庶人,遷置房陵.”等到死去,侁將李璘妻兒送到蜀中,太上皇傷心不已.肅宗因為璘是從小所撫養,所以不宣李璘之罪.對左右說:”皇甫銑擒拿我弟弟,不送到蜀中而擅自殺害,是為什么?”因此不再重用侁.薛镠等謀士都被殺.(然而李白在這場變亂中起了些什么作用?從其<上留田>詩中引用漢民謠:”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看來,他還是傾向李璘的.并不像后來文書中辯解,是”陷于賊中”.李白是如何從危機中逃脫的,這些都是一個謎.)
|